首页> 瘢痕学院> 【专家讲课】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牵引治疗(第98期)

【专家讲课】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牵引治疗(第98期)

观看直播

手烧伤后的瘢痕挛缩畸形,让患友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如何用较小的痛苦和代价恢复手部功能呢?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整形美容科主任 侯春胜主任医师,为我们分享《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牵引治疗》。

精彩瞬间

侯主任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牵引治疗的概况,在骨科、口腔科,牵引已是比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最早由苏联人发明。对组织的缓慢牵伸,产生一定的张力,刺激某些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用于瘢痕挛缩,能解决一些严重畸形的功能问题。牵引是瘢痕重塑的一种方法。

牵引的目的是在一定的程度和时间作用下,组织发生不逆转或仅部分逆转的塑性应变。侯主任介绍了牵引装置的构型要素,并针对常见的六类牵引方式,分别列举了案例说明。

此例烧伤爪形手严重畸形,侯主任利用自制的“桩锚架”牵引治疗,一年后手指回到功能位。

此例一岁烧伤,曾做过两次植皮,皮也存活较好。但到18岁左右,植皮的部位不长,手部畸形越来越严重。在简单松解植皮后,打上克氏针,同时在掌骨上预留了几个牵引桩,准备后期再用。后期改为“桩锚架”治疗,手指恢复到了功能位。侯主任认为U形克氏针和简易的桩锚架,是比较理想的牵引组合,前者便于手术衔接,后者在术后一个月,开始骨吸收的时候替换使用。

侯主任认为,牵引和植皮的先后顺序不是一定的。为减少患友痛苦和费用,会考虑同时做。但如此例的,全身烧伤特别严重,开始都没有办法植皮,所以先牵引了两个月,才逐步植皮。

嘉宾介绍

侯春胜 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

/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 整形美容科主任

侯主任对各类牵引方式和组合做了细致的点评,在互动环节还分享了克氏针治疗如何不感染、不疼痛的技巧。更多案例讲解,因文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医生会员点击“阅读原文”,通过积分,查看本期完整视频。


权威、专业

中国瘢痕医学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课程视频
【完整直播视频】 [ 密码: 211211] 手机无法观看者,可在电脑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