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儿童烧烫伤也随着夏天的到来,进入了多发的时节。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 刘文军教授,从早期的创面处理开始,分享儿童头面部烧伤瘢痕的系统化防治经验。
精彩瞬间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小儿额面部烧伤的特点:水肿显著,面部肿胀变形,严重者口唇前凸似鱼口状,眼睑外翻;创面体液丢失较其他部位多;易被食物和分泌物感染,甚至继发颅内感染。
小儿颜面部烧伤瘢痕的形成也有其特点:较薄的皮肤加上较迟钝的热回避反射,往往导致较深的烧伤;面部皮肤附件较丰富,组织损伤后容易过度修复。刘教授指出瘢痕的防治从创面处理时已经开始,针对不同深度的创面处理给出了建议。
此例中,小儿面部III度烧伤,创面刚刚开始愈合,康复团队就很快定制了头面部弹力面罩,小口撑开,并用橡皮管防鼻孔的瘢痕挛缩闭塞。之后可见头面部的瘢痕较为平整,预防了明显的畸形。
正在开展的3D打印面具改进项目:在面具里面,再涂一些软硅胶,针对不同位置,及瘢痕增生的情况,调整软硅胶厚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这例贫困山区小女孩,头部在早年烧伤后,颅骨没做手术,完全靠换药康复。但头顶留下了贴骨瘢痕,秃发,颅骨也留下了多处孔洞,连脑膜的搏动也清晰可见。在一期植入扩张器后,二期手术在贴骨瘢痕周围尽量注水,用取皮刀做非常薄的切削,同时要避免脑脊液渗漏。此次头部大部分的瘢痕用扩张后的皮瓣覆盖了,余下的部分可做二次扩张或掩饰性纹绣。
嘉宾介绍
刘文军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
刘文军教授还介绍了压力颈圈的使用方法,探讨了小儿补液、点阵激光应用经验,因文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医生会员点击“阅读原文”,通过积分,查看本期完整视频。
权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