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瘢痕学院> 浅谈同位素32p敷贴治疗瘢痕(疤痕)疙瘩/增生性瘢痕

浅谈同位素32p敷贴治疗瘢痕(疤痕)疙瘩/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局部疼痛、瘙痒,关节及其附近的瘢痕甚至影响活动功能,同时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创伤。目前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很多,常规治疗大致有如下方法:手术切除、皮肤磨削术、CO2点阵激光、放射、局封、硅凝胶压迫、中医药和冷冻等。单一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绝大多数方法效果欠佳,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手术+放射治疗都取得良好的疗效。32P敷贴联合手术等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同位素32P敷贴治疗基本原理:

同位素32P溶液,口服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用制作成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等,释放的β射线能大幅度地减少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从而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使已经生成的成纤维细胞胞膜变性,前胶原合成受阻,基质合成减少;使瘢痕内微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而逐渐闭塞,瘢痕得以变平变软;在创伤愈合的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中每隔一段时间敷贴一次,可成功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二、同位素32P敷贴治疗的特点:

1.同位素32P释放的β射线在生物组织内射程短,组织穿透射程为3-4mm,半衰期14.3天,平均能量为0.69 MeV,在组织中最大射程8mm,组织吸收剂量在深度1, 2, 3, 4 mm处,分别为28%, 11.4%, 4.6%和1.9%,5mm处仅1%。这一剂量分配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表浅病变治疗中具有其它射线所不能及的突出特点。β射线浅层敷贴治疗,穿透力强,皮肤反应小,绝大部分能量都在皮肤的浅层被吸收,不会对深部组织和邻近脏器造成辐射损伤[1]。

2.瘢痕疙瘩形状通常是不规则的,常规敷贴器如90Sr-90Y 等有固定形状局限性,32P敷贴器是根据病变形状而制做成敷贴器,达到完全覆盖病变组织,真正得到靶式照射,使病变组织得到最大照射效应。

三、同位素32P敷贴治疗的方法:

32P敷贴器治疗采用优质滤纸作为32P溶液的支持物,根据病变的各种形状制成相应大小的敷贴器(纸片),按照患者年龄、瘢痕的面积、部位和质地计算一次的敷贴剂量及敷贴的时间, 敷贴治疗在专用的敷贴器制作与治疗室内进行,将32P配制成一定放射性活性的液体,用加样器将稀释好的32P溶液滴加在制作好的滤纸上,用100W红外线灯烤干滤纸待用。病变周围用橡皮胶布防护屏蔽后,将敷贴器直接敷贴在病变部位,再用3㎜厚的橡皮胶布覆盖屏蔽即可,一次敷贴时间为72-96小时。儿童每次敷贴面积不大于100㎝2,成人每次敷贴面积不大于200 ㎝ 2 [2],每月一次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病患部位表面平整,无红肿,痛痒消失,可停止敷贴治疗,总剂量不超过25Gy。

四、放射线治疗的注意事项:

32P敷贴治疗执行国家【GBZ134-2002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瘢痕敷贴治疗后部分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照射区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局部热痛、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等。婴幼儿胸部及会阴部应尽量避免照射,以防胸腺及生殖细胞受损。目前尚未发现瘢痕因放射线治疗引起癌变的报告,掌握好放疗的剂量及时机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副作用降低[3]。关于放射线致癌的说法,1.据相关报道,采用放射线治疗致癌的总剂量一般在30Gy以上[4];2.在放射肿瘤学的生物物理学报中也有学者研究指出,由于照射的面积及体积均相对较小,瘢痕疙瘩术后放疗引起肿瘤的危险性与一次胸部 CT 扫描相当,因此放疗诱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可以忽略不计[3]。

五、放射线治疗的射线选择:

临床放射治疗瘢痕在射线的选择上,因为β射线不像X射线一样逐渐衰减,而是产生一个从皮肤表面开始的高剂量平顶区,然后能量锐减至零[5],β射线较kV级的表浅X射线具有更高的控制,且β射线在组织中有更好的剂量分配[6],所以对于仅侵犯皮肤的瘢痕疙瘩来说应用β射线是最佳选择。

六、同位素32P敷贴治疗的总结:

放射线治疗瘢痕历史悠久,但由于没有选择好射线的种类和不能正确掌握照射的剂量和时间,导致治疗无效。32P敷贴对瘢痕的治疗作个性化处理,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治疗领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复发问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 32P敷贴、手术+32P敷贴、CO2点阵激光磨削+32P敷贴等方法,已将治愈率提高到97%以上,一般经个性化治疗以后,瘢痕将不再增生。

参考文献:

[1] 张永学. 核医学[M].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389.

[2] 潘中允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9.

[3] 王庆国,李晓梅,张敏等.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1):169-172。

[4] 张志义 孙燕主编.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02

[5] 赵东利 石景森 李明众 张莹冰.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 200613(4):690

[6] 戴儒奇 游文健等.自制32P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8):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