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大厅> 近期活动> 术后伤口管理MDT论坛》第三场精彩回顾

术后伤口管理MDT论坛》第三场精彩回顾

原创
  2022-09-29

2022年9月23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联合瘢痕医学网主办的“术后伤口管理MDT论坛”第三场已在线上成功举行。

 

大会主席&主持

 

演讲嘉宾

 

本次大会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整形与烧伤外科李小兵教授主持,大会开始首先由来自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沈余明教授致辞。

 

 

精彩回顾

主题一、躯干部病理性瘢痕的治疗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于家傲教授从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角度,结合临床大量的病例讲述了个性化的瘢痕治疗方案。

1 病因

躯干部位由于高张力、毛囊炎、手术等众多原因,容易引起病理性瘢痕问题,如烧伤、创伤、手术等易导致增生性瘢痕,而毛囊炎、手术则易引起瘢痕疙瘩。

 

2 治疗策略

瘢痕增生期

  • 外用硅酮制剂

  • 压力治疗

  • 康复按摩

  • 光电治疗

 

瘢痕稳定期

  • 光电治疗

  • 手术治疗

 

3 案例

案例一

胸前增生性瘢痕采用硅酮制剂+压力治疗+按摩+光电综合治疗,一年半后瘢痕平软,色泽淡化。

案例二

胸部瘢痕疙瘩采用核心切除,术后抗瘢痕治疗,术后12个月恢复良好。

 

4 总结

  • 充分认识

    增生性瘢痕早期介入,瘢痕疙瘩复发率高。

  • 联合治疗

    单纯治疗很难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建议联合治疗。

  • 复查随访

    保证治疗效果,复发早期处理。

  • 患者宣教

    控制饮食及生活习惯。

 

 

主题二、面部瘢痕的美容性修复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范金财教授讲述了创伤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瘢痕的分类及面部增生性瘢痕及稳定期瘢痕修复策略、新式扩张额部皮瓣设计形式。

1 创伤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

四个主要阶段:

  • 止血和凝血期

  • 炎症反应期

  • 组织增生修复期

  • 瘢痕重塑期

 

2  瘢痕的治疗

增生期的瘢痕治疗

一线抗瘢痕治疗

  • 压力治疗

  • 硅凝胶制剂治疗

  • 物理康复治疗

  • 光电治疗

 

二线抗瘢痕治疗

当一线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瘢痕疙瘩,时可采用二线抗瘢痕治疗,但副作用较大,儿童、孕妇慎用。

  • 药物注射治疗:曲安奈德、5-FU

  • 放射治疗:X线照射、放射线同位素敷贴

 

面部稳定期瘢痕

  • 瘢痕修复手术

  • 瘢痕的修饰治疗

 

3 案例

案例一

 

案例二

 

主题三、瘢痕的形成和早期预防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创面科王德宇教授全面回顾了瘢痕的定义、分类、鉴别等,提出了瘢痕预防中的常见误区,同时讲述了正确的预防措施。

 

1 增生性瘢痕预瘢痕疙瘩的鉴别

临床上应当注重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因为两者的转归和治疗思路明显不同。瘢痕疙瘩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般较少自行消退,因此,多数瘢痕疙瘩的转归是瘢痕疙瘩伴随患者一生,越长越大,出现破溃感染、严重的痒痛不适,造成患者终身痛苦。对瘢痕疙瘩的治疗重点是早期去除病变或抑制瘢痕生长,以及采取放射治疗等措施预防瘢痕疙瘩治疗后的复发。

 

2 瘢痕预防的误区

  • 消毒--消的是毒,长的是疤

    ①消毒剂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会把皮肤的细胞杀死,这会刺激疤痕形成。

    ②经整形外科缝合的伤口3天时表皮层已经愈合,细菌很难进入体内,这时消毒已经没有意义。

  • 伤口不能沾水,但可以采用湿性愈合治疗。

  • 饮食:吃酱油不会引起色素沉着,但要忌口辛辣食物。

3 瘢痕的预防

治疗因素性瘢痕:五无加两适当

  • 无菌原则,无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手术方法适当,手术时期适当。

  • 创口换药观察和护理,局部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非治疗因素性瘢痕:外伤、烧伤。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瘢痕形成期的预防

加压疗法:大面积增生性瘢痕,一早二紧三持久。创面愈合后开始,24-40mmHg,24h持续加压,不少于3月,一般半年以上。

  • 硅胶疗法

  • 药物疗法

  • 放射疗法

  • 物理疗法

  • 功能康复综合疗法

 

主题四、邻位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畸形的临床探讨

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于东宁教授分析了面颈部瘢痕修复的难点,并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讲述了邻位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策略。

1 面颈部瘢痕修复的难点

  • 颜面、颈部的瘢痕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 局部植入扩张器,皮肤的扩张效率相对较低;

  • 畸形部位周边往往缺乏正常皮肤--局部扩张方案受限;

  • 植皮方案,其后期瘢痕增生挛缩程度及颜色,可控性相对欠佳;

  • 额部、颈胸部有一些穿支动脉,可设计带血管蒂的轴型皮瓣--修复瘢痕畸形。

 

2 案例

患者情况:颜面部瘢痕畸形一年余

 

手术方及结果:

  • 行扩张器取出、双侧颜面瘢痕切除、皮瓣转移,皮瓣蒂部同期行皮管成形术;供瓣区直接缝合;

  • 术后4周余,经皮管血运训练后,再次手术,予以皮管断蒂、展开、转移,再次切除、修复颜面残余瘢痕畸形;

  • 分别于术后2月、术后5月,行皮瓣修薄、精细调整;

  • 随访3月,术区外观、功能改善明显,患者满意。

 

3  讨论

抗瘢痕治疗:

  • 预先、总体规划:系统工程

  • 皮肤无张力缝合:“预”减张方案

  • 皮肤伤口按时/尽早拆线:瘢痕,“蜈蚣足”现象

  • 弹力压迫:塑形、减轻淋巴水肿、抑制瘢痕增生、减轻瘢痕挛缩

 

 

总结

最后,沈余明教授给本次论坛做了相关总结,几位教授全方位的介绍了烧伤界、整形界相关的瘢痕的早期预防、诊断、早期预防、皮瓣移植手术等,这让瘢痕治疗技术又进一步发展!

 

Q&A

Q1  增生性瘢痕什么时候使用祛疤药物比较好?

于教授:瘢痕治疗的原则就是早期预防性干预,预防永远是大于治疗,一般来说创口愈合后就基本上可以使用抗瘢痕药物了,比如硅胶类,为了保证愈合的质量好,可以在伤口愈合或拆线后一周使用。

 

Q2 干扰素能不能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范教授:瘢痕疙瘩的治疗对医生来说比较困扰,瘢痕疙瘩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晰,尽管展开了很多的研究和很多的论文出现,但是目前干扰素这一块没有很有效的文献和案例来佐证,在临床上我们还没有用过。

 

 

主办单位: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扫描二维码|关注瘢痕医学网

权威、专业、创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