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联合瘢痕医学网主办的“术后伤口管理MDT论坛”第一场已在线上成功举行。
大会主席
演讲嘉宾
大会开始首先由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胡志奇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陈昭宏教授分别致辞。
精彩回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谢举临主任从基础到临床、宏观到微观、机制到治疗、回顾到展望全面的讲述了病理性瘢痕的防治研究进展。
1 瘢痕的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
深及真皮深层的创伤大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病理性瘢痕,病理性瘢痕常见的有增生性瘢痕、扁平瘢痕、挛缩性瘢痕、凹陷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癌变等,而华人的病理性瘢痕人群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尽管病理性瘢痕的类型多种多样,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最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且危害最大。
2 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目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有形态学研究、细胞外基质研究、动物模型研究、分子机制研究、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3 现代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策略
基于早期干预、联合治疗、动态综合治疗的原则,详细讲述了一药、二针、三激光、四磨削、五手术、六移植、七放疗等综合性施治的策略。
4 病理性瘢痕的靶向治疗和未来方向
深入发掘发病机制
单细胞水平高分辨率解析病理性瘢痕的细胞异质性及微环境调控
精准研发靶向药物
精准研发靶向药物(靶向特异性细胞、关键调控分子)
不断完善给药途径
结合最新材料及高分子技术探索最佳给药方式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王春梅主任叙述了张力和瘢痕的关系,强调筋膜层跨层面多维度立体减张、皮纹对合的重要性及操作要点,以及术后瘢痕的防治措施。
1 张力与瘢痕
当皮肤自然张力及伤口周围组织的张力增加时,这种张力会传送到成纤维细胞,后者便以产生过剩的胶原来抵抗增加的张力,结果可导致胶原过量和沉积。
在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中,也发现牵拉和张力不仅增加胶原的生成,还影响了胶原的结构和方向。
张力是导致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减张是瘢痕预防的重中之重。
2 逐渐改良的缝合技术
目前公认的美容缝合:梯形切口,皮下减张缝合,切口微微隆起。
张主任团队的缝合理念:筋膜层跨层面多维度立体减张、减容缝合+皮纹精细化对合。
筋膜层减张减容缝合
理念:
深(浅)筋膜层减张,真皮层低张力(瘢痕形成主要集中于真皮层)
构造片状黏连,化线状张力带为片状张力缓冲区。
鱼骨线连续跨层面缝合,多维度螺旋收紧。
标准:
深浅筋膜层减张、对位整齐、不留死腔、切口隆起、皮纹对合、真皮不外露、表皮不内卷等。
皮纹对合
表皮对和好,可以充分覆盖住真皮胶原显微,实现皮纹对合--无瘢痕愈合;
表皮对合差(覆盖薄弱),或真皮减张不充分(容量过剩),真皮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瘢痕组织突出表皮。
表皮对合标准:对位精准、深浅一致,缝线无切割,不露真皮红肉等。
3 术后瘢痕管理
术后瘢痕应尽早干预,积极预防,减少瘢痕的发生,瘢痕的预防应从创伤发生时开始,减少瘢痕的发生。
创伤--形成前预防
优化伤口处理:重点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拆线前保持切口清洁,局部制动;拆线后,减张器或减张胶布代替缝线减张;给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瘢痕开始形成--形成期预防
尽量降低或取出造成瘢痕增生的危险因素,可采用压力治疗、硅酮制剂、持续减张、激光治疗等。
瘢痕成熟--病理性瘢痕
术后6个月以后可考虑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如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激光、放射线、冷冻等。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整形美容科胡葵葵主任全面的从手术方式、术后瘢痕预防、产妇宣教、具体案例等方面讲述了剖宫产瘢痕最小化的综合技术。
1 剖宫产瘢痕最小化的综合技术
采用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能有效减轻术后瘢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缝合方法的不同,造成愈后也会有显著差异,目前整形科推荐缝合方法:皮下脂肪修建+心形缝合,此种方式缝合完皮下组织后,真皮层能自然对合,达到充分减张,减少瘢痕增生的目的。
疤痕体质二次剖宫产可采用疤痕剔除+心形减张缝合的方法。但由于疤痕剔除只包括剔除原有瘢痕组织,缝合方法仍为传统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术后仍旧有增生现象。
且二胎由于剔除部分组织,切口张力大,后期瘢痕比原先更显著,在剔除瘢痕后,可采用心形减张缝合。
腹壁整形术:目前由整形外科开展,针对剖宫产疤痕切除,并用皮下减张法,逐层精密缝合,疏解切口的张力,减少瘢痕增生,达到美观的切口愈合。
2 瘢痕最小化的综合治疗
瘢痕形成前的预防
无创技术、无脂肪液化、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缝合方法得当。
瘢痕形成期的预防
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物理疗法:585祛红染料激光等
硅酮凝胶
加压疗法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志主任从具体的案例阐述了颈横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的瘢痕以及不同穿支皮瓣的优缺点。
1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分类
I 度:单纯的颈部瘢痕或颈胸瘢痕,无明显功能障碍
II度:颏-颈瘢痕粘连,颏颈角消失,颈部后仰及旋转受限,可伴有下唇轻度外翻,能闭口
III度:下唇-颏-颈瘢痕粘连,仰头受限,处于强迫低头位,下唇严重外翻,不能闭口
IV度:下唇-颏-颈-胸粘连,颈部极度屈曲,不能后仰,不能平视,不能闭口
2 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方式
皮片移植术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带蒂轴型皮瓣修复术
预扩张皮瓣修复术
游离皮瓣修复术
3 颈横动脉穿支皮瓣
3.1颈横动脉颈段穿支皮瓣
皮瓣设计
点:穿支血管起点位于胸锁关节旁开6cm,锁骨上2cm
线:以经锁骨中点的垂直线作为皮瓣的纵轴线
面:颈横动脉颈段穿支皮瓣的供瓣范围几乎可以携带整个胸部的皮瓣。
优点&缺点
优点
穿支动脉位置相对恒定;
颈胸部与面颈部相邻,皮肤色泽、质地、厚薄相似,外观好;
有锁骨上神经支配,术后皮瓣感觉好;
颈胸部层次清楚,手术成功率高;
将颈段穿支皮瓣预扩张,不仅可以扩大供瓣区面积,还可以使皮瓣变薄、血运更好、与周围正常组织更匹配,而且,供区可以不植皮,术后效果理想。
缺点
胸部供瓣区留下线状瘢痕;
需要良好的术前设计。
案例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3.2 颈横动脉项背部穿支皮瓣
皮瓣设计
点:肩峰水平线的脊柱外缘4-5cm
线:一是垂直向下,二是斜向外侧肩胛区
面:可切取的面积巨大,可达50×18cm
优点&缺点
优点
颈浅动脉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蒂较长,并与旋肩胛动脉和肋间后动脉互相吻合,血供丰富,可供移植的皮瓣面积大;
供区位于肩背部,部位隐蔽,无重要解剖结构,操作创伤较小。
皮瓣宽度在10 cm以内,可以直接拉拢减张缝合关闭供区,无需植皮;
皮瓣只携带少许斜方肌肌袖而不必携带斜方肌,不破坏肌肉、切取层次浅、皮瓣不臃肿,不影响斜方肌的功能;
对于前胸部有瘢痕或不愿意以胸部为供区时,背部穿支皮瓣是修复颈部创面的理想供区。
缺点
背部皮肤较厚且韧,背部穿支皮瓣外观和柔软度不及颈段穿支皮瓣,所以需要预扩张;
背部放置扩张器,影响平卧位睡眠;
修复颈前区创面时,术中需要变换体位,由侧卧位变成平卧位。
案例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Q&A
Q1 4岁男童前胸部瘢痕5*5cm怎么处理?
张主任:这个需要明确是增生性瘢痕还是瘢痕疙瘩,一般前胸部瘢痕4岁的小朋友埋置扩张器还是需要很小心谨慎的,跟成人不一样,小孩好动,埋置扩张器部位反复与衣物等摩擦,容易导致埋置失败。但5*5的瘢痕直接切缝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诊断明确后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Q2 4岁儿童耳朵烫伤后耳朵挛缩怎么处理?
陈教授:4岁的小朋友一般不做瘢痕内支具治疗,需要看儿童具体的烫伤情况,如果有耳软骨受损,除了治疗瘢痕外,还要考虑耳再造,如果只是单纯的瘢痕挛缩导致的耳部畸形,可以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修复
总结
最后,胡志奇教授和陈昭宏教授给本次论坛做了相关总结,瘢痕是世界难题,单纯手术并不能万事大吉,瘢痕的机制研究、手术技巧、综合施治等都是重要的一环,也期待今后有更多的瘢痕研究进展!
主办单位: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
扫描二维码|关注瘢痕医学网
权威、专业、创新、共享